已成功为人解答知识产权相关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下称信通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热潮来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提交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巨头也在区块链场景应用方面跑马圈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创新主体还需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谨防陷入专利纠纷。
囤积专利跑马圈地
近几年,国内外众多投资项目都在关注区块链技术领域,区块链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信通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分别为7件、92件、308件、635件。截至2017年8月,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累计已达1200余件,合并同族专利后为995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该技术在**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涉及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今后还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区块链专利申请布局范围也进一步扩大。2009年至2013年,区块链专利的主要申请国集中在美国、中国、韩国和英国,2013年以后,逐渐扩展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这一现象与区块链投资项目日渐火爆息息相关,从2012年开始,区块链行业的投融资越来越多,投融资的活动范围也从早期的北美洲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甚至是非洲和南美洲。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国外分布式账本R3CEV公司与全球42家著名银行签署区块链合作项目,IBM公司推出Hyperledger(超级账本)项目并构建区块链生态平台等。
从专利申请分布区域来看,目前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426件)、中国(408件)、韩国(59件)和英国(77件),这些国内的专利申请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国内和地区,属于热点市场。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理论和技术方案基本由美国技术人员提出,因此美国在区块链专利布局方面起步较早,优势较为明显,技术动态值得我国创新主体跟踪和关注。另外,韩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也不容小觑。韩国计划建立银行区块链联盟,对***监管相对较弱且接受度较高,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韩国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近几年在该领域提交专利申请的势头较为强劲。比较而言,我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从2014年开始快速增长,但专利申请总量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巨头入主场景应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专利申请的持续累积,国内外创新主体开始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与票据交易、私募股权交易等**领域以及物联网、电子政务、知识产权等非**领域有机结合。
从发展阶段来看,2009年至2013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涉及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算法、大数据、版权和**数字资产交易领域。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创新主体开始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区块链专利申请涉及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2014年至2017年,应用场景扩大到域名管理、社交、人工智能等。与此同时,该技术应用于**交易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从地域分布来看,涉及**数字资产交易、算法等应用场景的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其次英国和韩国在该领域也有一定的专利布局。相对而言,美国和中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发展速度较快,涉及的应用场景除**数字资产交易、算法、身份认证外,在社交、机器人等领域也进行了相应的专利布局,而英国、韩国等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我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些年开始爆发,创新主体提交的专利申请大都集中于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如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设计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优化交易过程或者确保交易过程的账户安全等,专利申请涉及区块链底层技术。
目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各方专利实力均在积蓄过程中,尚无大规模持有专利并占据垄断地位的市场引领者。不过,目前有很多巨头企业对区块链非常关注,并进行大力研发和专利布局,很有可能今后成为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巨头。例如IBM一直积极倡导区块链代码的开源,并引领着区块链超级账本项目的推进,而且IBM也提交了较多的专利申请。在**投资领域,美国银行、MasterCard、Visa、Goldman等也积极创新区块链**应用。此外,美国还成立了区块链知识产权理事会(BIPC),开发防御性专利战略,并且吸引了如巴比特公司、德勤等知名企业、研究机构纷纷加盟。
警惕“陷阱”防范风险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产业链的多方介入、专利储备的持续累积,不可避免地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根据现有专利布局趋势和市场发展来看,中国和美国都是潜在的区块链专利诉讼高发地。
由于目前区块链领域很多都是开源技术,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有助于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开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利保护,目前已有不少主导开源的公司一边积极推进开源,一边提交大量区块链专利申请,中国相关企业应尽早布局区块链专利,以便在今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开源也不意味着无条件无偿随意使用,我国相关企业在使用相关技术、遵循不同版本的开源协议时,也应提防专利侵权、著作权侵权等风险。在研发过程中,应规范风险防范流程,防止侵权代码流入。企业可以依托产业联盟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降低研发成本,促进联盟内会员达成良好合作关系,实现研发和专利资源共享。
我国创新主体在进行自主研发和进行专利布局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收购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专利实力。目前在区块链领域,不少初创公司创新思维活跃,研发较深入,专利布局较多,可以考虑通过收购该类企业增强研发实力,缩短研发周期,加强专利储备。
另外,由于目前区块链领域存在着少量**投机现象,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引导,建立相关风险提示机制,以推动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于: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网
知识产权顾问
扫一扫
资讯抢先了解
在线顾问
1官方公众号
接收订单动态
商标进度查询
风险动态监测